Pages

2010年4月2日星期五

愚民

"你如果希望了解你的祖国,你已经走上了犯罪的道路"。
这是刚才在GFW BLOG看到的一句话,具体的帖子在这里
里面有很多最近出现的段子,都一扫而过,因为要么是喊冤的,要么是喊民主的,要么是打趣的,要么就是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的。但如果说能够吸引眼球,并且让你感到锋芒毕露的只有上面一句。
由这里想到先前写过的一篇博文《中国之法的精神》在里面我依据自己所读过的《明史》、《万历十五年》、《明朝那些事》这些个东西说:“当时的统治者提倡的是用有知识的人统治没有知识的人;用有知识的人去教化没有知识的人。在政治上,行科举选拔出类拔萃的文人,再更久远一些的年代,还可举孝廉。但后者出任的官职往往要低于前者。那时的中国政治,可以说是道德政治。”从这里可以晓解的事实是,在历史上,我们一贯采取的是以“文人”治理“愚民”,甚至到了高度发达的时期要以“文人”治理“军队”。
想起几个人:戚继光,俞大猷,袁成焕,这些人在明朝都是名彻朝野的人物,除了他们所带之部队骁勇善战,他们自己很会来事之外,最关键的因素在于这几个人绝对不是普通的统兵将领,他们是读过书的,有知识的,在“四书五经”方面不逊于文人的军事将领。这也决定了他们的下场必然不是那么好看,或因派系斗争只需要而罢免,或者来个不明不白、不知所以,或因权力过大威胁到中央文官势力干脆被拉出去砍了,总之不一而足。
而每到有新的,年轻的读书人将要进入中枢机构时,首先要科举,入帮者,皆为门生,要去拜见录取自己的官员。此外,还有太学,翰林等不同的设置,学生都要拜见自己的老师,校长。或者身为校长,要去了解自己的学生,如徐阶对张居正。
总之文官之间会以各种名录结成一个集体,一起来治理那些没有读过书,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愚民。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