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2011年4月1日星期五

没理由的担心

 

没理由的担心 

同事的女儿今年3岁,这是个让人操心的年龄,毕竟已经学会走路,会到处乱跑,同时又充满了好奇,会对她所发现的东西进行一切可能的尝试。比如将捡到的东西放进嘴里,用手指插进电源的插口,被开水烫伤,或者别的什么,这些举动在父母们看来都属于具有相当的危险性。但在这个小女孩身上却几乎没有出现,“她已经被开水烫过了,而且已经试过触电的感觉,并且意识到,‘这很疼’所以她不太可能再次重复。”对于我的疑惑,同事给出了这样的回答。 

想起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德将为汝美,道将为汝居,汝瞳焉如新出之犊,而无求其故。”大概的意思就是说,少年人在做事时往往是无所畏惧,敢做敢当的。于是产生出这样的疑问,是什么,让人产生了畏惧,它有什么作用。

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

人性的深渊

人性的深淵
都忘記是在何時,何種場合聽到或是說起過這個概念,不過之後越來越多的提到人性的深淵這個東西。
說點別的事情:在某一期的流言終結者中提到,在很多電影中,我們都可以看到超級英雄們在被敵人追擊到樓頂時,往往會選擇從上面跳下來。無獨有偶的是,不管是在哪部電影中,超級英雄總是跳進垃圾箱,然後從裏面翻出來之後飄然離開。
那麼這個場景是否是真實的呢?
在不斷的證明中,發現,如果垃圾箱裏全是膨脹泡沫的話,人跳進去是完全沒有問題的。因為垃圾箱裏的這些東西會最大程度的緩衝著陸時帶來的撞擊。
緩衝物能夠減少著陸時給人帶來的衝擊,保護你的身體。

2011年3月29日星期二

上帝救自救者

個故事:一位尊敬的神甫乘船過河,船進水了。船夫說:尊敬的先生,讓我背您過河吧,這樣您不至於因為湍急的河流而溺水。神甫回答:你放心的去吧,我會向上帝禱告,請求父的搭救。船夫沒有離去。

過了一會,船進水愈多,一截木頭從上游漂了下來,船夫說:尊敬的先生,您可以抱著這截浮木,這樣您不至於在湍急的河流中溺水。神甫回答說:父必會親自來救我,因為我是他最忠實的僕人。船夫沒有再說什麼,只是艱難的維持著小船不至於完全沉沒。

又過了一會,船裏已經進了大半的水,船夫拿起一個充氣的羊皮氣囊遞給神甫,說:尊敬的先生,您可以抱著這個,我會在前面牽引著線頭,這樣我們可以順利的渡過這條河。神甫說:這不是我所需要的,因為我的禱告必將求來父的應許,他不會眼看著我溺亡。

船夫沒說什麼,只是悲傷的離去了。船沉了,神甫始終沒有得到搭救,溺死在這條河裏。因為他的虔誠,靈魂得以進入天國。他見到了上帝,質問道:我的父,我想您禱告期盼救助,為何您並不理會,眼見著我失去生命?上帝說:沒有嗎?我讓船夫背負你,你拒絕了;我讓浮木支撐你,你拒絕了;之後我讓船夫拯救你,你也拒絕了。神甫默然。

2010年10月31日星期日

一天

或者:上班,下班,加班,回家,复习,看书,洗澡,睡觉。
或者:上班,下班,加班,帮老妈加班,回家,洗澡,睡觉。
或者:上班,下班,帮老妈加班,回家,复习,看书,洗澡,睡觉。
生活中缺少属于自己的时间,当然,如果勉强要说有的话,也只是最后睡觉的时候。整个一天运作的时间变得有序,慢慢收紧,慢慢的开始排斥在其他活动之外,当然,也可以说是主动地拒绝了其他的一切活动。工作的时候除了工作的事情,没空说别的。帮老妈加班和回家以后又无话可说。至于复习,看书,睡觉,更是没办法说什么。于是用嘴说话的语言功能使用得越来越少,为了防止退化,变得喜欢自言自语起来,至少还能自己和自己说说。而另一方面用手,通过键盘的敲击完成说话的功能不断得到强化。微博,成了这一功能得到强化最好的见证。
怎么说呢,慢慢的觉得任何东西都变得可有可无起来,懒得去关心外面是电闪雷鸣,还是有谁被刺杀,或者是有什么花边新闻或者什么搞笑的事情。
其实,就我自己来说,一点都不喜欢这个样子,但是又有什么办法?
有时候会想,还有多少像我这个年纪的城市闲散人员会过着与我相类似的日子:没有聚会,没有娱乐,没有搞暧昧的时间,甚至连睡懒觉都成为一件值得期待,至于做爱做的事除了左手换右手之外就是做做春梦了……有时候想起来会觉得一阵一阵的无语,谁叫咱混了好几年到头来依旧一场空呢。其实细想起来,觉得我自己就是件挺搞笑的事情,从读大学开始就神神叨叨的。于是在别人看起来可能是只杯具,但我却会突然在穷极无聊的时候觉得这特码是个洗具。不过是划得自己血糊糊的洗具,我怀疑是不是因为这钢丝球已经快坏了,于是到处都是钢丝茬子,动不动就划拉到人。
嗯……

--
最终的结局是什么,谁也说不清,唯有继续前行。

2010年10月28日星期四

lyron lee 邀请您开设 Plurk.com 帐户

Plurk.com
lyron 通过在 Plurk 分享自己的生活来和朋友保持联络。您也来看看吧!

点击下面链接来接受我的邀请:
http://www.plurk.com/lyronlee/invite/2#u...

我的资料页:
http://www.plurk.com/lyronlee#utm_source...

Plurk.com - 您的线上生活
If you don't wish to receive emails from Plurk, click this link:
http://www.plurk.com/unsubscribe?bemail=...

You can contact Plurk at http://www.plurk.com/contact

Plurk.com, 2425 Matheson Blvd 8th Floor, Suite 813 Mississauga, Ontario L4W 5K4 Canada

2010年9月7日星期二

为什么我们那么难融入城市生活

11111

GoogleReader看到一篇这样的东西:商业周刊:中国的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,里面的内容大致就是说学生难以找到工作,以及教育如何落后等问题。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点前面那个链接查看。

很高兴,在里面看到了关于教育的内容。不过看完之后,就会发现这又是一篇很“扯淡”的东西,因为除了一开始那个连真假都搞不清楚,相对于实际而言更没有什么的震惊可言的例子之外,后面依旧是专家学者,国家统计数据等等东西。

至于其扯淡性,除了仅有的,且无用的东西之外,没有看见任何的见解,或者建议。其中提到教改,那么请问:已经毕业者如何处理?任其自生自灭?好吧,其实这里面的问题并不是那么复杂,从企业来看还是需要很多人才的,但是什么是人才?简单的说,就是“此人任职后可以发挥才干”而事实是,毕业生们,你们,往往没有这种才干。

简单的来说,在过去做记者的时间里,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实习生前来报社,或者只是为了实习,或者是为了寻求一个工作机会。很好,报社可以提供给你这样的机会。但多数人,在什么都不会的时候,首先学会的是抱怨和抵触。那么我为什么要留着你?

再一个方面来说,不具备技能的怎么办?这是官方应该加以重视的地方,免费或低价的职业培训,特别是多数的理工科,是需要培训之后才能胜任其工作的。

还有,往往一提及诸如工作,就业,首先考量的是北、上、广、深,而实际上的情况是,这些地区往往已经达到了人才“富氧化”,简单的说,一个员工如果要辞职,是不会被挽留的,因为他走了之后,往往只会起到给另外的人提供一个就业机会的作用。因为:“我们根本不在乎辞职之类的事情发生,外面还有大量的人在等待着被录取。”这是一个企业主在历次企业会议上对他的员工说的话。听起来似乎很难听,但是事实。

其实就我自己来说,支持年轻人在大学毕业之后去见见世面,但是,那里,不一定是你的归宿。就好象一个朋友说的:“从北二外毕业的时候,我觉得我是属于北京的,我要留在这里。但是慢慢的,我发现,北京不属于我,最终我会离开,只是时间问题。”

秋季·雨季

秋季了,悄无声息又快接近再次轮回的尾声。

春生,夏荣,秋回,冬寂。

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其间,就好象老树的年轮,总是一圈又一圈的环绕着。但是相互之间又有着微妙的差别。年轮往往难以有相交的地方,只有某些地方似乎挤得很紧。

而人,往往会因为过去的很多事情而影响到现在的很多东西。比如说,习惯;比如说,态度;比如说,处事方式和态度……

本地的秋季,往往也是雨季。一个出门必须带伞,一个走路的时候会弄湿鞋子,一个慢慢觉得冷,一个倍感孤单的季节。

上午出门的时候,就阴沉沉的,预计到会有降雨。到了中午,突然就开始下起了雨,稍微有些低洼的地方很快就积起了水。走过的时候,在脚步的一起一落之间就会激起波纹。

鞋子有些漏水,走过积水地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,到了下午,穿起来就感觉有些湿漉漉的。算起来这双鞋已经陪伴我好几年了,似乎从大学时候就开始穿它。这么多年,虽然每年都会有双新鞋,但总觉得不如这双修补了很多次的鞋子穿起来舒适。

或者是因为用的时间太长,于是有了我的习性在里面。

去年在北京的时候,她说想要把这双鞋扔掉,我说:“如果你在我身边的时间能比它更长,那么我就扔掉它。”结果呢,鞋子还在,人已经飘然离去。所以说,很多时候会产生出人还不如一件器物来得忠实的感触呢。它们不会因为你的疏忽和远离而离去,只会在那等着你,等你想起的时候,重新把它们翻拣出来。就好象现在正穿着的裤子,鞋子,和在这个季节里使用的雨伞。

都是有些年头的东西了,修修补补之间,一年又一年。